聲納常見的一項應用是透過計算聲波至目標物反射來回所需時間與介質的聲速,來轉換得出與目標物的距離,當多個音束同時收集時,便可描繪出一條線甚至一個面的輪廓。在調查海洋環境、海底資源探勘和海上工程規劃時發揮關鍵作用,幫助研究人員、工程技師能夠獲取足夠的海域地質資訊,除了能夠揭露出海底的樣貌,也能夠辨識出海床地質特性與監測海水中的氣泡。因此,聲納技術對海上工程、二氧化碳封存場址調查評估、氣候環境監測都有極大的幫助。
![](https://stride-c.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4/08/449261275_1315425362559223_1058888931371733093_n-1024x576.jpg)
![](https://stride-c.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4/08/448717571_776068918057046_4138660144183404161_n-1024x576.jpg)
圖中位在桃園的二氧化碳封存探勘場址,實現了台灣首次聯合海陸震測探勘,從陸地、潮間帶至海域同時收集的聲納與震測資料,其原理就是利用聲納技術在不同聲源、不同頻率的差異,透過資料分析整合後的完整地質剖面。這項計畫與技術發展將成為台灣沿海地質與資源分布上珍貴的數據,同時也會是找尋碳封存場址的重要里程碑。
![](https://stride-c.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4/08/448786424_492232366677236_6012813079118615113_n-1024x576.jpg)
![](https://stride-c.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4/08/448807327_841828280738272_167899773876595842_n-1024x576.jpg)